11月8日,由我校主办,人文与管理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医学人文与管理西湖论坛”在学校滨文校区举办。本次论坛以“AI赋能中医药 构建面向未来的卫生健康体系”为主题,与会人员围绕人工智能与中医药健康、健康服务与管理、卫生政策与管理、医学人文与治理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

(论坛合影)
开幕式
本次论坛汇聚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共同探讨医学、人文与管理领域的前沿话题,为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院长周尚成教授主持开幕式)
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范骁辉教授在开幕词中指出,AI技术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更是我们解码中医智慧、优化诊疗模式、革新健康管理、提升服务效率的关键利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科技前沿与人文底蕴的交汇点上,思考如何“赋能”而非“替代”,如何“构建”更具韧性、更加普惠、更富温度的卫生健康未来。此次论坛的主题汇聚了学界与业界的顶尖智慧,紧扣了时代脉搏。我们相信,本次论坛的成果必将为中医药在新时期的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也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宝贵的“中国方案”与“中医智慧”。

(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范骁辉致辞)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中医药管理学院院长论坛发起人申俊龙基于对首届医学人文与管理西湖论坛核心议题的思考与实践,对第二届西湖论坛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在学科内涵研讨上能更进一步;二是希望在AI技术应用上能更加务实;三是希望全国同行协同发展能更有力地推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中医药管理学院院长论坛发起人申俊龙致辞)
浙江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学科带头人黄文秀教授表示,AI技术对中医药的赋能要求我们从公共管理的视角,重新审视和优化中医药服务的组织模式、资源配置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黄文秀还指出了AI赋能中医药的挑战,强调此次论坛正是为了汇聚各方智慧,共同回应这些挑战。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围绕“AI赋能中医药”这一核心,从文化传承、技术路径、政策设计、伦理规制、管理模式等多个维度,畅所欲言,深入切磋,贡献真知灼见。

(浙江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学科带头人黄文秀致辞)
主旨报告
上半场主旨报告由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院长周尚成教授主持。
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Carles Muntaner作了Challenges to global Health: global warming, nuclear war, neo-fascism & precarious employment as determinants of global health inequity的报告,指出了造成全球健康不平等的四个因素:全球变暖、核战争、新法西斯主义以及不稳定的就业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Carles Muntaner发言)
国家中医药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原司长、一级巡视员余海洋作了《中医药管理学科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的报告,指出了学科建设必须面对的“中医药发展从‘事业’到‘事业与产业并举’的重大调整”等几个重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学科建设体系的思考。

(国家中医药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原司长、一级巡视员余海洋发言)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第五届主任委员郭清作了《科技创新AI赋能533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报告,强调健康管理是响应国家战略指引和服务人民健康的迫切需要,分析了当前国内慢性病的高发态势以及风险因素分析,最后分享了AI技术如何赋能533慢性病健康管理新模式构建。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郭清发言)
武汉大学教授、全国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论坛发起人张亮作了《绿色服务:中药管理守正创新的逻辑》报告,分析了中药管理改革中的问题,包括中医特点、中医药服务链条以及中医药服务协同及融合等。

(武汉大学教授、全国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论坛发起人张亮发言)
中场休息过后,进入大会主旨报告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由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荣超教授主持。

(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荣超教授主持主旨报告)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教授卞鹰作了《中成药进入东盟的政策与市场准入策略分析—澳门桥梁作用研究》报告,解读了澳门中药注册监管体系,结合定性访谈和定量问卷调查,探讨了通过在澳门注册中药从而进入东南亚国家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教授卞鹰发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国家高层次人才曹志冬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及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的报告,梳理了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与发展,在分析当前中医大模型“四大痛点”的基础上,向我们分享了其所属团队基于“雅意中医大模型”构建的“大医金匮”中医自我药疗应用服务系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国家高层次人才曹志冬发言)
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国家高层次人才焦明丽作了《当“非理性”遇见“仁心”:行为经济学如何重塑医学人文》的报告,阐释了行为经济学在患者健康决策与行为干预、医疗实践活动优化与改进方面的价值,为医学人文发展提供新视角。

(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国家高层次人才焦明丽发言)
浙江省预防医学会会长、一级巡视员夏时畅作了《数智化助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剖析了数智化对医疗服务现代化、公共卫生现代化和中医药现代化的助推作用。

(浙江省预防医学会会长、一级巡视员夏时畅发言)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国家高层次人才周忠良作了《我国三级医院医疗资源高质量发展趋势与困境》的报告,概述了我国三级医院发展特点、发展趋势,并分析我国三级医院的四点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国家高层次人才周忠良发言)
东北大学教授、全国MPA教指委委员孙萍作了《浅谈数智公共治理的公共性与非公共性》的报告,在阐释“数字公共治理”“数智公共治理”以及“公共治理的公共性”“公共治理的非公共性”两组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呈现数智公共治理的公共性和非公共性问题,剖析二者的内在张力,最后就数智公共治理公共性的彰显问题提出建议。

(东北大学教授、全国MPA教指委委员孙萍发言)
圆桌论坛
下午,圆桌论坛顺利举行。圆桌论坛由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院长周尚成教授主持,主要围绕“AI如何赋能中医药”展开。杭州飞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胡凌鹏着重从企业视角看待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的关系,主要从人形机器人的供应方和需求方两个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与诊疗的结合:一方面,人形机器人可以进入基层诊疗机构;另一方面,老年用户可以借助家用人形机器人随时进行健康监测。希望人形机器人能够更好地结合不同的医疗场景,更好地服务于医疗实践活动。浙江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晓飞着重从政府视角分析,“中医处方一件事”涵盖中医诊疗、用药信息、患者随访信息,形成信息闭环;基于上述信息构建的中药制剂、中医医案库、专科专病库等中医药数据库有助于推动中医诊疗数字化,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希望AI能够让老百姓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患者有疗效。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瑞锋着重从中医药事业发展视角来分析,人工智能在医院服务模式和服务流程改造方面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提醒我们应当考虑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领域所引起的伦理问题。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徐爱军着重从中医药产业发展视角来分析,表示人工智能与产业的结合和落地离不开全链条的智能化,包括中药材源头、生产过程、销售三个过程;同时指出,人工智能和企业的结合和落地离不开企业和政府的协作。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院长周尚成指出,医疗服务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无形服务,劳动生产率提高较为有限,人工服务成本在人工智能时代将会更昂贵,如何降本增效是关键问题;人工智能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各有不同,又有共同的规律。希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爱(AI)拼才会赢。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期间,胡凌鹏展示了经二次开发的人形机器人,其流畅精准的动作表演引来阵阵掌声,生动呈现了 AI 技术与中医药场景结合的可能性。

(杭州飞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胡凌鹏展示人形机器人)
接下来,四个分论坛也顺利进行。
“人工智能+中医药管理政策研究与实践创新”分论坛
分论坛一聚焦人工智能+中医药管理政策研究与实践,专家们探讨了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智能早筛及社区中医适宜技术、基于群体分化与地理交互的浙江省居民轻度认知障碍中西医协同治理研究以及人工智能赋能患者安全管理的实践和探索等议题,为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管理提供了多元思路。

(“人工智能+中医药管理政策研究与实践创新”分论坛)
“健康管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分论坛
分论坛二围绕健康管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展开,专家们就主动健康理念在健康体检中的实践、大健康战略背景下健康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前景分析以及国一流“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等议题展开讨论,为健康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

(“健康管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分论坛)
“医学人文与治理”分论坛
分论坛三关注医学人文与治理,从城市绿地与健康风险调控策略、摄影艺术与叙事医学的三大要素、医学人文视域下的芬太尼全球治理等多个角度进行研讨,为医学人文与治理注入时代性的思考。

(“医学人文与治理”分论坛)
硕博研究生论坛
分论坛四是硕博研究生论坛。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翼宙和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党委书记梁泽华为本次硕博论坛致辞。在硕博研究生汇报开始前,《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李婷婷首先从期刊审稿的角度出发,分享了科研论文的撰写要领与投稿策略,为研究生们提供了实用的投稿指导。与会硕博研究生围绕AI赋能中医药甲亢管理传统智慧的现代化转型、聊天机器人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手卫生依从性及其对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与死亡的影响、我国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现状及趋势、慢性病共病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工具的应用特征与效能路径等多方面展开汇报。研究生汇报结束后,论坛随后进入了壁报展示环节,为年轻学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成果和交流学习的平台。本次硕博论坛集中展现了青年学者在医学人文与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成果。

(硕博研究生论坛)
闭幕式
论坛闭幕式上,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荣超以《健康经济学手册(第2卷)》的发布开启序幕。随后,学院副院长张红霞介绍优秀论文的评审程序,并颁发优秀论文奖。

(《健康经济学手册(第2卷)》发布和优秀论文颁奖)
最后,学院党委书记梁泽华对本次大会进行总结,为本次学术盛会画上圆满句号。梁泽华书记表示,人工智能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诊疗的各个环节。人工智能让我们的中医被看见、被验证、被转化、被推广。本届西湖论坛展现了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的真问题、真思考、真观点,也希望大家继续把学术做深、把思想做亮、把事业做大,未来带着更多的成果、更多的故事、更多的成功、更多的自信再次相聚在明年的第三届医学人文与管理西湖论坛!

(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梁泽华闭幕式致辞)
论坛帷幕虽落,智慧余音回响。此次盛会,我们共同勾勒出AI赋能中医药的壮阔蓝图,探索了构建未来卫生健康体系的前行路径。传统智慧与前沿科技在此交融,为千年医学注入崭新的时代活力。
展望未来,我们信念如磐。以AI为楫,以人文为舵,中医药必将深度融入普惠、智慧、韧性的卫生健康体系,担当关键使命。让我们继续携手,融汇古今智慧,贯通中西所长,共同开创一个更加创新、包容、可持续的健康新未来,为人类安康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