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冷老师是一个“故事很多的男人”,平时上课的时候总会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课程讲解,风趣的语言总是大家十分投入的听讲,在学到课本知识的同时体会过来人的宝贵人生感悟。
冷志伟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虽然冷老师工作繁忙,但他总是惦记着班里的同学们。他时刻关注班级动态,不忘在平日里与班级同学的交流。我记得他曾说过,“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这句话令我深有感触,这何尝不是对工作负责,对人生负责的表现呢?这让我不禁暗自庆幸,我遇见了一位有责任感,又平易近人的老师。
冷老师这个学期带我们管理与沟通这门课程,第一节课冷老师就给我们留下了平易近人的“暖男”形象,之后他给我们布置第一个作业,用邮件的形式做一个自我介绍到冷老师的邮箱,我们以为工作繁忙的冷老师不会回复,没想到冷老师总是第一时间回复我们发过去的邮件,从回复中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发现,我们的邮件冷老师都有认真看过,还真诚亲切对每一位同学做出回复,或寄予鼓励或寄予期待,令我们十分的感动,很期待接下来的一个学期冷老师的教学。
Q1: 我发现老师您大学专业和硕士专业都是医学方向,但博士却选择了法学方向,请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跨度的选择呢?您对于大学生考研专业有什么看法呢?
1、其实没有什么跨度,我一直都在卫生领域学习工作。本科的时候我在公共卫生学院学习,拿的医学学位到了研究生阶段,因为从事管理行业是我最初的梦想,公共卫生学院也恰好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就考了本校这个专业研究生继续深造。博士那个时候呢,事实上我还是没离开卫生管理这个专业。因为我在北大的社科部人口研究所,研究的方向也是健康经济和卫生政策的,所以其实我从来没有离开卫生工作领域。当时之所以考北大的社会科学部,原因是我工作两年以后,我觉得从一个医学生这个视角看,我们的卫生事业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我希望看一看别的专业角度怎么看待咱们的卫生体制改革。而且,我自己本身是不想再留在医学部了,本科和硕士都在学医学,如果博士继续攻读医学,我认为这是很浪费时间的,所以我考了北大的社科部,多去学习社会学、 管理学这方面的知识。我相信随着自己涉猎的学科多了,必然能开拓自己的视野,对中国的医改等工作能有一些更深刻的理解和独到见解。
2、对于考研这件事我是这样看待的:做任何一件事都是有机会成本的,考研既会让人收获很多,也可能会让人失去一些机会。一方面,读研肯定会给人带来很多优势的。读研能够进一步提升个人的知识层次,能够给自己一个更高的平台去拓展视野,系统的培训能够培养个人科研思维和科研素养,提高个人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更好的机会去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甚至进入其他专业领域学习工作。但是另一方面,读研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一个硕士阶段就需要2-3年时间,这在人最美好的年华,是十分珍贵的时间,有很多同学认识不到研究生是干什么的,以为跟本科没差别,懵懵懂懂混过去非常可惜;还有的同学本科毕业的时候可能遇到非常好的发展机会没有去,选择了读研,读完研发现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所以我给还在徘徊是否考研的同学的建议就是去客观看待这件事情。如果读,就要在大三上半年考虑好读什么专业方向,想去哪里读读问题。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文化很吸引我,但我建议同学能尽量换个环境,去北京,去上海,甚至申请国外的offer,去领略下不一样的文化氛围,这对个人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如果不读,就充分做好找工作的准备,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学习是终身的,工作也是学习,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修炼提升自己。不过,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这几年国家研究生招的太多了,所以一些较不错的单位都把研究生学历作为门槛,所以同学们还是需要多去分析形势,给自己规划好。
Q2: 看了您的个人简历,发现您的工作经历非常丰富,曾就职于国家卫生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最终来到了浙江中医药大学,每一次都是非常大的挑战。请问是什么原因让您做出这样的选择?期间获得了哪些锻炼,遇到了哪些严峻的问题和困难?取得了哪些成果?最终是什么让您选择了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请简单和我们分享一下。
1、从北京到新疆那一次是家庭原因,实际上,我认为北京首都这个平台对人的发展还是很有帮助的。第二次换是因为在新疆工作三年,我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北京那种快节奏的生活,突然慢下来了,自己也不太适应,而且家里情况现在也比较稳定,我又决定离开新疆。正好浙江中医药大学在招聘,所以就接受了这个offer。2、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觉得我的经历还比较丰富,期间我也收获了很多。首先,最大的收获就是自信心。我2006年读研二的时候去的北京,刚去的时候感觉周围的人能力都很强,自己什么都不会,很自卑,这种自卑一直持续到毕业,甚至找工作的时候我都不敢联系一家很好的单位。工作以后,我非常投入也非常珍惜自己的工作,那个时候我主管了单位的国际卫生项目,专业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都得到质的飞跃,我的信心也慢慢树立起来了。其次,我收获了世间弥足珍贵的友情。这些友情来自我的领导、我的师长、我的同事,我的成长离不开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这些友情也是我职业生涯的坚强后盾。例如,我北京大学的导师郑晓瑛教授,我有时候觉得她就是我的再生父母一样,没有她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还有中华预防医学会原秘书长蔡纪明先生,香港爱滋病基金会连爱珠女士,这些人在我的成长中对我帮助太大了。最后,我明白了对工作生活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信念。从大学到研究生,再到工作,我觉得自己都一直比较迷茫,不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去规划自己的人生,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寻找这个答案,虽然代价很大,但是我还是找到了。“每个人改变一点点,这个世界也会随之改变”现在我每天都会努力过好这一天,为自己的梦想努力。
3、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都是不可避免的,谁都需要面对。例如以前在北京工作的时候,经常处于高压状态,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既不能做好规划,也不愿意跟领导沟通,让自己很累,有时候就累到出差下了飞机直接奔向医院。我觉得困难是任何人都需要面对的。我的经验是:学会沟通,学会适应,坚持不懈,重视经验的积累。时间长了,就懂得怎么面临各种困难了。
4、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真的比较偶然。从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就对进高校比较打怵,很大原因是自己的不自信,觉得自己离优秀太远,担负不起教书育人的重任,误人子弟。这一次换工作也没想到自己来高校,因为以前领导推荐我去跨国企业,我觉得跨国企业节奏快,收入高很不错,一直在往那个方向努力。浙江中医药大学招聘,当时我是抱着来看看,开开眼界的心里来的,但是来了以后就被这里所吸引:校园的学生朝气蓬勃,学院的老师热情踏实,让我心生憧憬。同时。我觉得自己这几年进步很大,来校园还能再学很多东西,为什么不挑战一下自己呢?最后我就放弃了跨国企业来到浙中医大。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在这里我的每一天都无比充实、开心,我喜欢跟我的同事一起战斗,喜欢跟我的学生一起交流。
Q3:冷老师,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大学生活吗?
如果你说的大学生活是本科阶段的话,我觉得我的大学生活是比较平淡无奇的。那个时候在家里是个乖孩子,听了家里话去了医科大学。事实证明,我并不适合学医,所以那个时期学习也很一般。这段经历告诉我,人在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尊重自己的内心,自己去分析好自己所处的现况,然后决策,最后才不会为自己的选择后悔。此外,我那个时候也会像现在你们一样,参加学生会、大学社团,感觉这些课外活动对自己还是很有锻炼作用的。
Q4:老师您个人的经历十分的丰富,能分享一下有什么心得感悟吗?对学生们有什么期待和寄语吗?
第一,永远心怀梦想,坚持自己的内心。在我看来,只要同学们永远怀有梦想,坚定追求,那么无论你们身在何方,青春都不会远去。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因为你自己的内心就是兴趣所在,有兴趣就会主动学习、工作,所以个人做决定时一定要好好分析外界环境,自己做决定,别人的意见只是参考而不能盲从。
第二,努力学习实践,树立个人信心。在我看来,学习和实践是个人信心的重要来源。特别是我们管理系的学生,以后经常需要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这个过程既需要你专业知识过关,也需要有沟通的技巧,并且还要有信心。
第三,做好人生规划,让自己少走弯路。我个人毕业后就比较迷茫,一路经历过来才明晰自己的方向,这样就走了一些弯路。我希望我的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多参加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明确自己将来想做什么,给自己先做一个短期规划,无论是考研还是工作,都要努力去实现它。
Q5老师您平时生活中喜欢做些什么呢?
我比较喜欢旅游。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我几乎走遍了中国所有的省份,那个时候觉得祖国大好河山真的太美了,不过都是因为工作出差,没机会去看,所以现在每年我都会去一个地方。比如去年去了青海湖,用了三天骑车绕行一圈,感觉真的很棒。另外,我也喜欢音乐,电影,喜爱追美剧,陶冶陶冶情操,偶尔还会玩游戏。